什么是谋略?

谋略(古希腊语 στρατήγημα,意为“军事诡计”)

是欧洲传统中用来翻译中国概念的术语,意指精妙的计划或算计。这是一系列旨在实现隐藏目标或解决问题的行动。


《三十六计》是中国军事思想的独特丰碑。该书最初发表于一本鲜为人知的杂志,后经余德宣改写,于1941年首次出版。最早将其完整翻译成俄语的是V.V. Malyavin。

在古典军事著作《孙子兵法》(公元前5-4世纪)中,他提出了一个关键原则:“谋者,谋其一,谋其二。” “不以势制人,不以势制人。”这种智慧在战国时期(公元前475-221年)和三国时期(公元220-280年)得到了深化,并构成了谋略思维的基础。

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基于简单的真理。西方传统往往强调正面交锋,而东方思维则依赖于一种策略,这种策略能够在战斗开始前就取得胜利——无需投入战斗即可取胜。每一种谋略都蕴含着历史经验,可以帮助你学会从“整体”​​的角度来评估事件。

《三十六计》与中国最古老的思想巨著——《易经》息息相关。《易经》由64个卦象组成,分别代表特定的生活情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。根据中国古代的思想,真正的军事艺术不在于战术的数量,而在于将基本原则应用于无限多种情况的能力。谋略教导我们灵活的思维和发现机会的能力。隐晦的解决方案,这在现代世界尤为宝贵,因为直接对抗往往会导致共同失败。历史上有许多例子表明,明智地运用这些原则,能够在不发生破坏性冲突的情况下实现目标,而对局势的正确理解比军事优势更为重要。

关于作者

叶莲娜·波列塔耶娃。
画集《中国谋略》的作者。


picture

叶莲娜·波列塔耶娃



叶莲娜·波列塔耶娃于1983年12月25日出生于符拉迪沃斯托克。她就读于第12人文学院,并加入了E.V. Yumatova的美术俱乐部。她在第五艺术学院艺术系V.S. Oshchepkov的指导下学习了四年。2003年,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符拉迪沃斯托克艺术学院(设计系)。随后的几年里,她一直致力于自学和创作。多年来,叶莲娜一直举办过 9 场个展,并参与过无数联展和项目。

埃琳娜谈到她的作品时说:
“艺术家作品的核心是主题,而不是某种技巧的发展。如果有了一个想法,它应该成为学习新技术以实现它的关键,而不是反之亦然。当然,执行技巧和情感表达很重要,但最重要的是表达自己的愿望。我相信绘画是传达信息的有力工具。地球上的任何居民都可以理解视觉图像,即使不懂语言。因此,我们必须努力让艺术国际化,让每个人都能接触到,不分年龄和性别。我希望人们能在我的画作的帮助下发现自己隐藏的品质并得出结论;能够安全地面对他们的恐惧并克服困难;在智力和精神上不断成长,从而成为最好的自己。”